
- 聯(lián)係人 : 車高平 肖吉盛
- 聯(lián)係電話 : 0532-88365027
- 傳真 : 0532-88319127
- 移動電話 : 13608980122
- 地址 : 青島南京路27號
- Email : 88365027@163.com
- 郵編 : 266700
- 公司網址 : http://www.aivkv.cn
- MSN : 88365027@163.com
- QQ : 1265377928
環(huán)境試驗一般隻對小部分產品進行,常見的環(huán)境試驗內容和方法如下:溫度試驗用以檢查溫度環(huán)境對儀器儀表的影響,確定儀器儀表在高溫和低溫條件下工作和儲存的適應性,它包括高溫和低溫負荷試驗、高溫和低溫儲存試驗。高溫試驗用以檢查高溫環(huán)境對儀器儀表的影響,確定儀器儀表在高溫條件下工作和儲存的適應性。它包括高溫負荷試驗和高溫儲存試驗。低溫試驗用以檢查低溫環(huán)境對儀器儀表的影響,確定儀器儀表在高溫條件下工作和儲存的適應性。
KX303A熱繼電器校驗儀/電動機保護器校驗儀
功能簡介:
適用於單相、三相熱繼電器及有源或無源電動機保護器的過壓、過流、缺相、不平衡、堵轉及時間測試,還可測試電流繼電器的動作電流及額定電流的動作時間。
技術參數(shù):
可長時間輸出0~50A或0~500A電流
三相電流可均衡輸出,具有細調功能
常開、常閉接點自動識彆
可同時串接若乾隻校驗,提高工作效率
2、主要技術指標
電源輸入:AC 380/220V 50Hz 三相四線
儀表等級:0.2級
輸出電流:3×50A或3×500A
時間測試:0.001S-999.999S山東馬達保護器測試儀 HN-S1數(shù)字電秒表 電子式熱繼電器測試儀廠家為了將誤差降低到,電阻仿真模塊應當有一個小的熱電動勢,並且使用誤差較低的電流進行測量,以10mA的電流重複上述測量時可將誤差降低到0.1%。使用四線製測量係統(tǒng)冇有幫助,儘管它消除了引線電阻的影響?;蛘?,如果熱電動勢的數(shù)據(jù)冇有明顯的時變時,你可以通過翻轉DMM的極性並取兩個讀數(shù)的平均值來測量它們的影響。這樣可以確認真正的阻值是多少,在應用電路中可能不會這樣做,但是用戶應該了解。一些DMM在測量電阻時具有測量電壓偏移的功能,這個可以用來補償電阻測量,而不必逆轉電流極性。
使用說明:
選用足夠**載流量的電源線接通容量足夠的220V電源,把各功能開關選到需要位置,輸出調節(jié)手輪旋轉至零位,即可接被測器件,儀器即可開始工作。當輸出電流較大時,應選用內阻較小的電源,若電源內阻過大,輸出電流不易升到設定值。
1、測試熱繼電器
測試時應蓋好熱繼電器蓋,小電流值熱繼電器用小電流檔位,把三個熱元件串接後,再接在相應的測試柱上,常閉點接輔助接點柱上,量程轉換開關選至適當電流檔位,輸出調節(jié)手輪置零位,自鎖開關斷開,檢查各接線端柱接觸應良好,打開電源開關,按啟動鈕,測試電源接通,旋轉輸出調節(jié)手輪至被測熱繼電器額定電流,使雙金屬片達到熱穩(wěn)定狀態(tài),以此穩(wěn)定熱態(tài)再旋轉輸出調節(jié)手輪使測試電流到額定電流的1.2 倍,計時從零開始,進入測試階段,規(guī)定時間內,熱繼電器應脫扣為合格一項,熱繼電器接點斷開,測試電流消失,計時停止,並顯示測驗時間,測試終了信號由燈光和聲響給出,當要停止信號時可按關斷聲光開關。
當測試額定 時,一般按規(guī)程應從熱元件冷態(tài)開始。熱繼電器的其它參數(shù)整定請參閱有關規(guī)程進行,也可按被保護的電動機負荷情況選定熱繼電器的安—秒脫扣特性。電力電子技術電力電子表技術是電力技術和電子技術的結合,可實現(xiàn)交直流電流的相互變換,並可在所需的範圍內實現(xiàn)電流、電壓和頻率的自由調節(jié)。采用這些技術和產品,可做成電源(如UPS、高頻電源、開關電源、弧焊機逆變電源等)和交流變頻器等產品。這些變頻裝置的核心,是大功率半導體器件。以磁傳感器為基礎的電流傳感器被用來監(jiān)測控製和保護這些大功率器件?;魻栯娏鱾鞲衅黜憫俣瓤?,且依靠磁場和被控電路耦合,不接入主電路,因而功耗低,抗過載能力強,線性好,可靠性高,既可作為大功率器件的過流保護驅動器,又可作為反饋器件,成為自控環(huán)路的一個控製環(huán)節(jié)。
2、測電動機保護器
在測試前要仔細檢查各活動部位,是否鏽蝕、卡住,活動軸應有少量潤滑油脂才好,試合閘後,人工觸動熱脫扣,瞬時間脫扣無誤後再進行檢測。
電動機保護器有輔助接點的同熱繼電器接法相同,測完斷開時,其信號由關斷裝置的傳感器送來,關斷測試電源,並顯示測驗時間,發(fā)出測試完畢信號。OSI意為開放式係統(tǒng)互聯(lián)。標準化組織(ISO)製定了OSI模型,該模型定義了不同計算機互聯(lián)的標準,是設計和描述計算機網絡通信的基本框架。OSI模型把網絡通信的工作分為7層,分彆是物理層、數(shù)據(jù)鏈路層、網絡層、傳輸層、會話層、表示層和應用層。從OSI的7層網絡模型的角度來看同,CAN現(xiàn)場總線僅僅定義了第1層(物理層,見ISO11898-2標準)、第2層(數(shù)據(jù)鏈路層,見ISO11898-1標準);而在實際設計中,這兩層完全由硬件實現(xiàn),設計人員無需再為此開發(fā)相關軟件(Software)或固件(Firmware),隻要了解如何調用相關的接口和寄存器,即可完成對CAN的控製。